新闻 | 科技 | 产业 | 财经 | 电商 | 游戏 | 生活 | 综合 | 智能 | 数码 | 评测 | 创投 | 区块链 | 商业 | 汽车 |
首页 生活 正文

世界预防自杀日:你会用40秒来拯救一个生命吗?

2020-09-10 16:46   来源: 互联网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800000人选择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亡。全球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至12%,其中15%是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来源。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9%,其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即我国有近3000万抑郁症患者,且大多有自杀倾向。及早发现,及时规范化治疗,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抑郁症的预后。

        

        9月10日是第十六届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方面,全球网络公共福利频道邀请了这一领域的专家--北京红峰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丁娟和北京心理咨询主任苏超,结合当前的环境背景,对"心理"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学习如何缓解焦虑和抑郁,面对心理问题,寻找治疗和缓解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正确途径,促进身心健康。

        

        保持健康,注意内心的需要

        

        现在社会竞争的压力比过去更大,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系统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随着年龄增长而突然增加的社会压力。丁娟说,在无法缓解压力的情况下,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出现,但大多数人保持"漠不关心"或"感到羞辱"的心态,没有及时面对心理健康带来的问题。

        

        工作时间过长还会导致休闲娱乐时间不足,无法沉浸在与家人朋友的亲密互动中,甚至有些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睡觉。睡眠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这个过程被延迟,人就容易出现问题。苏超特别提到"消费主义"和"幼年放纵安排"。消费主义会影响人们把更多的业余时间花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从而赚更多的钱或名声,但内心真的需要这样吗?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溺爱安排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习惯于为所欲为,所以长大后会有更多的欲望来驱动自己的行动。事实上,他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因为他忠于欲望而不是忠于内心。心理中隐藏的现代社会的压力和原有家庭的惰性,是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抑郁的诱因。

        

        正视"警告标志并拒绝"自欺欺人

        

        北京红峰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为公众福利开设了一条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从1月30日到7月31日,共接到近8000次咨询电话。

        

        在采访中,丁娟谈到了一套调查数据:在生活中,只有大约15%的人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但只有少数人真正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在的人经常把‘我不想活了’,‘算了’这些话挂在嘴边,我们怎么判断他们是喜欢在口头上拿这事开玩笑,还是心里真的有这种想法和气势?口头上有自杀的想法并不代表他真的会去执行。它可能只是需要发泄或寻求他人帮助。那么真正的自杀想法是什么呢?它反映了这个人的主观认知水平,认为现在的问题没有办法处理,这个问题必须处理。换言之,他们已经气馁,看不到任何出路,但又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此时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即严重心境障碍者自杀风险高。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焦虑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边缘人格障碍等都是导致自杀高危的心理问题。

责任编辑:faf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硅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