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陆克平败局:两家上市公司被他玩坏,资本帝国只剩最后一点阳光
以纺织起家被誉为“毛纺巨子”的陆克平,曾纵横资本市场数十年,一度持有3家A股上市公司,玩弄资本于股掌之间。然而,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最终的结局竟是以76岁高龄被踢出了资本市场。
5月25日,证监会公布了一份处罚通知书,四环生物的实控人陆克平并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其中,陆克平因涉及多项违法,最终合计被罚2734万元。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陆克平存在连续五年实控人信息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在限制交易期限内违规买卖股票、未按规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购公告和发出收购要约等违法事实。
而陆克平除了是四环生物的实控人外,还是阳光集团及阳光控股的创始人。有声音曾评价,陆克平的资本市场历程为起于江苏阳光,兴于海润光伏,终于四环生物。
靠国家政策起家
1944年,陆克平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20岁时进入当地公社社教工作队开始任职。随后15年,身份几经轮转,从1964年在村办企业工作到1971年建筑站上班,终于在1979年成为江阴市精毛纺厂党支部副书记。7年后,成为党支部书记并兼任厂长,那时他已42岁了。
当时陆克平所担任厂长的工厂只是江阴的一家镇办小厂。据陆克平回忆,八十年代的江苏,大部分毛纺企业止步于代加工生产的现状,很少人有建立自创品牌的意识。然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却让陆克平看到了企业转型的希望。“当时就是国家给我们一点政策,我们就敢于负债经营。其实那时候国家的政策是阳光,有了阳光我们的‘阳光’就灿烂。”
1993年,江阴市精毛纺厂改制组建阳光集团等关联公司,陆克平也因此成为了公司董事长。到了2002年,借国企改制的大潮,陆克平顺利将阳光集团私有化,并成为实控人。
在当时,大部分纺织企业普遍对品牌经营与技术并不了解,所以也没有从这方面去发展,而陆克平却非常有危机意识,那时的他,率先从国外引入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还搞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毛纺技术开发中心等“一站三中心”技术创新体系。
于是,在其带领下,阳光集团也成功的从一家乡镇企业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纺织公司。在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中,陆克平以14亿元的财富位居第124名,与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并列。彼时阳光集团在毛纺行业排名全球第三,陆克平也因此被称为“毛纺巨子“。
严重扰乱市场
阳光集团发展顺风顺水,而陆克平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后,便一头扎进了资本运作之中。他先是通过阳光集团旗下子公司紫金电子成为海润光伏的大股东。2011年,海润光伏借壳江苏申龙实现上市,当年,海润光伏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在年报发出后便推出10派7.4元的分红,其中,阳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就堂而皇之的拿走3亿多元。随后,海润光伏就在2012-2014年连亏三年。
在2015年初,海润光伏又提议“10转20”,股票随即大幅上涨,陆克平通过控股的紫金电子累计减持套现达12.6亿元。然而在1月底,海润光伏却发出预告,2014年预计巨亏8亿元。
于是2015年2月,证监会对海润光伏进行立案调查。2016年5月,证监会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对包括紫金电子在内的海润光伏股东、董监高等做出纪律处分,紫金电子被通报批评。
然而这并没有停下陆克平的资本游戏,他又盯上了四环生物。但最终的结果是,陆克平因四环生物走到了他资本之路的终点。
证监会认为,陆克平自2014年开始增持四环生物股票,达5%时及增持过程中,每增加5%时未依法公告、报告,且存在限制交易期内违法买卖股票的行为,并指使四环生物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其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手段特别恶劣,涉案数额特别巨大,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公司负债百亿
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的陆克平,手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上市平台,江苏阳光。然而,江苏阳光这些年的经营压力也并不小。
财务数据显示,在2011年,江苏阳光的营收达到38.73亿元的近十年最高峰,此后再也没能超越这一水平,净利润则一直维持在1亿元上下。
据江苏阳光2019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为23.49亿元,同比下滑2.94%;净利润为7007.63万元,同比下滑48.47%。江苏阳光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毛纺行业销售减少,形成的利润总额减少所致。
2020年一季报则显示,江苏阳光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29.5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895.34万元,上年同期则为亏损1085.01万元。
据江苏阳光4月28日公告显示,江苏阳光(包括下属子公司)将继续为阳光集团提供余额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的担保,期限为三年。根据江苏阳光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阳光集团总资产224.07亿元,总负债10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