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技 | 产业 | 财经 | 电商 | 游戏 | 生活 | 综合 | 智能 | 数码 | 评测 | 创投 | 区块链 | 商业 | 汽车 |
首页 生活 正文

清北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这种方式有用吗?

2020-07-16 13:54   来源: 腾讯网

   

《孟子·离娄章句下》有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守住他自己的本心,但在浮躁的社会之中,这已经成了一种奢求,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眼前的利益,他们会随波逐流,最终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违背了自己的本心。

关于清北学生学成归国的问题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清华北大在国内的地位自然是无需多说,它们每年极高的高考分数线让许多学子对它们望而却步,而那些真正能够进入清北的几乎都是各省的优秀人才,高考状元们对他们尤其青睐,毕竟清北在国内的名声已经让许多人将它们捧上神坛,就连找工作时,也会将清北毕业的和非清北毕业的区分开来,确实让人们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有点抱怨。

作为国内最有声望的两所高校,尤其是它们所具有的硬实力,能够让很多人对它们自然而然地折服,但是培养人才自然是需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的,作为一名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归心应该还是自己的祖国吧。

有一调查数据统计,清华大学在2018届7243名毕业生中,出国留学的共计1146人,达到了总人数的16.5%,而其中有69.5%的毕业生,选择的深造地是美国。在这些赴美留学生之中,有超过80%的清华毕业生,选择直接留美工作,返回国内的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就有留学的历史来看,清华流失的人才应该有近30万人。当然这只是清华的情况,北大自然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如何让去往国外的留学生能够回国效力呢?清北推出的签订协议确实是个好的选择。但是这个方法也只是适合于公派留学生,毕竟国家出钱让他们出国留学,如果最后不能学有所成为国效力,自然是一种损失。如果选择不归国,则需要返还占用的经费。虽然可能很多人觉着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毕竟对于那些已经选择在国外工作的人,这样的限制也是微乎其微,不足为道。

可能出台这样的政策也确实是这几年的数据也让他们自身有点为难,毕竟清北有着国内最为突出的教育资源,院士或者著名学者的人数,国内其他高校与他们比不了的,他们培养的学生也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不仅仅是在国内工作的机会,就出国的几率来看,清北都是十分有优势的,毕竟国际对于清北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出台的签订协议的政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也只是对部分人有制约,真正想留在国外的自然不会考虑这个。

至于说这些名校学生为何不愿意呆在国内,甚至也不喜欢在国内做研究,有人给出的解释就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内学术界造假抄袭现象存在,前几天还有小学生发表的高深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讨论,这样的环境下,学术真的会有好的风气吗?还有就是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可能和我国的传统有些联系,毕竟老人有社会经验,能够有更多的稳健性,但是就是缺乏了创造力,这就让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很难熬出头,这也是他们不喜欢看到的。

当然也有人说是国外的生活压力较小。因为国内目前高昂的房价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富二代,因此国外较宽松的环境就成了这些留学生最好的青睐。而且在国外也有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研究,在国内就业压力大,确实他们也不喜欢这种环境。

还有人说是因为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老师“给他们的学生并没有传递教育的灵魂,凡事都是为自身考虑,只要自己足够生活状态良好,其他就没有什么可以考虑的呢?这确实是一种不良的思想。

清北自身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的,他们的成长壮大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曾经清华也培养出了邓稼先、华罗庚、钱钟书等优秀人才,并且他们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的祖国,也就是说清北是不缺乏爱国之心的,但是可能是时代价值利益的选择,让许多学生的选择更是为了处于自身考虑。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科技中心几乎都是外国人的身影,我们又何必到了国外去看那异乡的明月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学会用行动战胜困难、提升自我、实现目标,做好人生的“行动派”。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常常会不期而遇,战胜困难,实现明天的成功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额外的原因而做一些不堪的选择,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硅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