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出行方式调研:网约车用户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费复苏强动力
疫情爆发后:买菜和生活购物成为疫情期间的出行“主旋律”;疫情结束后:社交聚会出行报复性提升,旅行游玩类出行需求缓慢恢复。
日前随着全国多地病例清零,湖北和武汉病例病例增长连续多日控制在个位数,此次疫情在国内的高峰期已过,全国各地面临大规模的开工复产,疫情期间几乎冻结的城市出行需求重新增长。但全球范围内的疫情进入高峰期,这场防疫战争尚未完结。
究竟这场前所未见的疫情对于城市出行造成了什么影响?腾讯汽车联合车巴客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城市出行行为的影响》问卷,针对回收的93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调研时长:3月3日-3月11日
样本数量:934个有效样本
有车/无车:74.3%:25.7%
以1月20日宣布新冠肺炎具有人传人特性为爆发起点,在此之前属于疫情前,目前尚处于疫情爆发后期,而“疫情结束”的节点尚未到来,相关数据为调研对象主观预估。
一、出行需求的变化
疫情爆发后:买菜和生活购物成为疫情期间的出行“主旋律”
疫情结束后:社交聚会出行报复性提升,旅行游玩类出行需求缓慢恢复。
疫情中,所有的出行需求都大幅降低,导致买菜购物出行的刚需地位凸显,由2.5%上升为23.4%,生活消费的需求由原先5.7%上升为10.8%。相应的,这导致疫情期间短距离出行(3公里以内)需求大量替代中长距离(3公里以上)出行。
男性:买菜,从入门到精通
对男性来说,疫情期间,买菜出行由末位的出行需求跃升为成为第二大出行需求,疫情过后,这一需求再次回到末位而接送孩子仍然是第二大出行需求。
男性疫前TOP3出行需求:上下班通勤(71.7%)、接送孩子(6.4%)、商务出行(6.1%);疫情爆发后,TOP3出行需求变成上下班通勤(55.3%)、买菜(23.5%)、生活消费(10.8%)。
女性:买买买的主力选手
对女性来说,疫情期间最大的变化也是上下班通勤减少,买菜和购物出行需求显著增长,以及旅游出行锐减等。
但疫情过后她们将有更多的消费类需求,包括买菜和购物,社交聚会、以及旅游。其中买菜(3.2%)、生活消费(6.5%)、社交聚会(3.2%)需求都将高于疫情之前,尤其是后两项增长显现出可能存在“报复性消费”,而旅游出行需求则不能恢复到疫前水平,尽管如此,疫情之后,旅行游玩仍然是女性排名第二的出行需求,与接送孩子、生活消费并列。
二、出行方式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使用倾向“私有化”,私家车或成“最大赢家”
疫情期间,出行需求被压缩到最低,而出于对病毒传播的担忧,人们的出行行为也发生很大变化,数据显示,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显著下降,而私家车、步行的比例明显提升,即使疫情结束后,大多数人仍然担心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疫情期间,从城市管制到居民出行习惯,都尽量减少使用地铁、公交等,私家车比例由48.4%提升到60.2%,步行方式更是由1.6%提升到16.5%。
疫情结束后,预计公交地铁等共同交通使用人数大为减少,而网约车和出租车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较疫前下降0.9%——几乎占这个细分区间1/4的份额,以此类推,公交车份额减少28%,地铁减少17%。
同时,数据显示,在主要交通工具迁移方向中,网约车、公交车、地铁、两轮车的分流都首先指向私家车,说明私家车是疫后交通工具变化最主要的方向,其中网约车有约36%的用户流向私家车。
数据显示,无车人群在疫前使用私家车的比例为2.5%,但是疫情后的比例提升为12.9%,这提示了疫情后潜在的购车需求。
而有车一族对私家车的使用需求从以前的64.3%提高到71.2%,同时他们会更多选择两轮车出行。
疫情前后,男女在出行方式上也呈现出区别,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使用两轮车。
从排序变化来看,疫情之后,除了私家车比例增长之外,男性更多选择两轮车(9.4%到9.4%),而女性更多选择步行(1.6%变成6.5%),同时,更多女性的首选交通工具将由公交车变为地铁。疫情之后,无论男女都选择更多使用私家车,以及步行。租车的仍然以男性为主——疫情期间女性的租车比例显著提升(由0提升到3.2%),但疫后将恢复原水准。疫情之后,男性使用两轮车的比例不变,但女性会显著减少。
对于疫情下出行,女性更缺乏“安全感”
疫情期间,大部分对于出行的健康安全存在担忧,这种心态在不同人群中也有不同的分布特性。
总体来说,超过40%的人在疫情爆发后排斥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不排斥的仅14.9%。
有车一族对于公共交通工具的担心和排斥比例更高:担心并排斥的占43.7%,担心不排斥的占38%,表示不排斥的为14.1;而无车的人,担心并排斥的比例为32.5%,担心但不排斥的比例为46.7%,不排斥的比例为17%。
从性别上看,女性较男性更谨慎, “担心并排斥”的比例超过了51%,较男性更高。
而从年龄分布来看,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选择“不排斥公共交通”的比例更高,而社会中间层30~50岁的人群,则是年纪越大越排斥。
81.2%的人表示疫情爆发后倾向于选择人更少的交通工具,近65%的人将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倾向于选择人少的交通工具。
另外,数据显示,在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防护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戴口罩和84消毒。
三、疫情与私家车消费
疫情提高私家车购买意向,一波女司机即将“上岗”
疫情对于购车意向的积极影响(36.7%)大于消极影响(7.5%);尤其女性由于疫情提高购车意向的比例更高,达到50%;
疫情期间,私家车使用频率显著提高,这是否将影响后续的私家车消费?对此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在无车人群中,有约75%有购车计划或意愿,由于疫情而提高购车意向的人占36.7%,降低意向的占7.5%。
女性相对更可能因为疫情而提高购车意向,50%的无车女性表示疫情提高了自己的购车意向,而男性比例为35.5%。
CN95有最好,但价格不能太高
在针对有购车和换车意向的样本中,60%表示听说过CN95车规级滤芯,但只有不到20%的人了解其功效;57%的人认为汽车应该具备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近60%的人愿意为类似配置付费,40%的人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000元以下,而且女性更愿意为此类配置付费,且乐意付出更高的价格。
对比发现,女性的付费意愿高于男性。
针对调研数据不难发现,消费者对于CN95级防护的态度相对积极,而近期车企亦纷纷就CN95级车规防护进行产品宣传,相关的配置需求将有所提升,但用户对具体功能不够了解则意味着企业有必要进行更加全面和具体的宣传。
四、疫情过后
各类非刚需出行仍受抑制,旅行暂时难恢复
此次疫情对于餐饮消费和旅游等影响最为直接,数据显示,疫情结束后,大家对于聚会的需求虽然比较强烈,但是行为上却仍难免受到影响,餐饮消费彻底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而旅游需求则面临更长时间的影响。尤其当下全球疫情爆发,无论境内还是境外旅游显然都很难乐观。
就影响最大的旅游出行来看,71%的人表示疫情完全结束前不考虑旅游,9.3%的人认为疫情不会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女性更热爱旅游,其旅行目的地受到疫情影响的比例更低。年纪越大,对疫情越紧张,旅行目的地受影响比例越大,越年轻的人受影响越小。
在调研中,仅有26.8%的人认为疫情结束后对出行没有影响,45.8%的在疫情完全结束前选择减少聚会以及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38.7%的人会降低日常出行频次,34.2%的人会减少长途交通工具使用。
学生仍然是最乐观的一群人,57.1%的学生认为疫情后的出行完全不受影响,而比例最低的是科研人员(10%)。
不难发现,即使疫情结束,人们的出行仍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显著影响,如“上班族”们会降低聚会频率,而商务族的会主要降低出差频率及日常出行等,买菜一族主要是降低日常出行平频次。
就不同出行方式来说,疫情后以飞机出行为主的人受疫情影响小,60%的人认为疫情结束后对出行需求没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步行、网约车和出租车为主的人,(选择“无任何影响”的比例最低,为10.7%),他们会减少各种形式的出行,尤其步行的人会降低日常出行的频次。
结语:
疫情期间,除了生活刚需外的一切出行行为都被最大化省略,而对于疫情影响的担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抑制不住人们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和追求,在问及疫情后最想做什么时,排名第一的回答是吃,第二则是旅游。但是,近期全球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都在谨防疫情的“倒灌”和输入,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信这将持续影响人们的出行需求和旅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