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技 | 产业 | 财经 | 电商 | 游戏 | 生活 | 综合 | 智能 | 数码 | 评测 | 创投 | 区块链 | 商业 | 汽车 |
首页 电商 正文

福建富豪兄弟“复合” 永辉超市如何突围生鲜到家

2020-03-19 16:41   来源: 互联网

一年多前,永辉超市(601933.SH)的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分家”,张轩宁带永辉云创“出走”,张轩松辞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但最新迹象显示,兄弟二人在生鲜到家业务爆发之际,已弥合分歧,意图合力重振永辉。

张轩松最近在董事会全票支持下,重新出任永辉超市董事长,向外界释放出兄弟重归于好的信号。此前市场传言称,张轩松和张轩宁已就各自的到家业务整合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永辉超市晋升“老将”、总裁李国为CEO(这一职位在张轩宁离任后已空缺一年多),去年“空降”的前联合利华财务高管吴莉敏为CFO,新的管理层已形成。

今年是永辉超市成立20周年、上市10周年。这家起步于“农改超”的生鲜零售公司,由福建人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联合创办,两人在公司上市后分别长期担任董事长、CEO。但2015年后永辉试水新零售的过程中,双方战略分歧日益加剧,特别是围绕连续亏损的新零售业务永辉云创频现不同思路,“在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对永辉云创的定位、发展方向和路径也有不同意见”。

2018年12月,双方公开“分家”,解除了长期绑定的一致行动关系,导致张氏家族失去永辉超市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牛奶有限公司(2015年战略入股永辉)持股19.99%为第一大股东,张轩松、张轩宁分别持股14.7%、7.77%——张轩松也“被迫”卸任董事长,改以执行董事身份继续领导公司。

张轩宁主导的永辉云创也从上市公司剥离独立发展。永辉云创早期推出“超市+餐饮+到家”的超级物种,对标阿里的盒马鲜生,后期重点布局永辉生活、卫星仓业务,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特别是2018年亏损高达9.45亿元,导致永辉超市在上市后首次出现净利下滑,这也成为张轩松不得不与哥哥“分手”的重要原因。

当时,永辉超市向张轩宁出让永辉云创20%股权,让出了第一大股东地位。最新股权结构显示,张轩宁持有永辉云创34.4%股权,永辉超市持有26.6%,战略投资方腾讯持有15%股权,如果加上团队持股,张轩宁实际控制的永辉云创股权接近50%。

但过去一年多,分手之后的张氏兄弟皆未能取得预期的突破,反倒陷入到家业务互博的尴尬。

张轩松主导永辉超市战略转型,重新聚焦传统生鲜超市“云超”,并布局MINI店、“永辉买菜”等到家业务。甩掉永辉云创的包袱后,永辉超市去年三季度实现净利15.38亿元,同比增长51%。

但是,永辉超市的营收增长不如预期,按照前三季度数据推算,2019年无法实现千亿营收规模的目标。此外,永辉超市虽然大力变革,加速布局更社区化的生鲜新业态MINI店,但MINI店虽然已有500多家,但收入贡献仍较小、盈利情况不佳。

张轩宁的永辉云创早期对标阿里系的盒马鲜生,力推精品旗舰店超级物种,但亏损严重,不得不关店收缩,进而将重心放在永辉生活为核心的到家业务上。继2018年巨亏后,2019年永辉云创预计仍将亏损超过10亿元。

更重要的是,永辉云创到家业务目前面对群雄环伺的竞争格局,特别是与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互联网竞争对手相比,流量劣势明显。2019年底,其最核心的永辉生活App月活不到300万,仅为每日优鲜的约1/4。

值得一提的是,剥离永辉云创后,永辉超市去年下半年干脆也推出了“永辉买菜”,相当于两个团队同时在做类似业务,张氏兄弟内耗严重。

在此背景下,市场传闻张轩松和张轩宁去年底经过协商已决定对到家业务进行整合,减少家族内耗,共同面对外界的竞争。

永辉超市的优势在于其起步就在生鲜赛道,生鲜是其主要销售产品,且拥有完善的生鲜供应链布局,年采购规模高达300亿。过去20年,永辉超市在全国布局了密集的线下网点,全国仅大店就拥有约800家,能够提供超市到家服务的超过500家。

最近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结合的生鲜到家零售爆发式增长,这给张氏兄弟提供了再度联手出击的绝好市场机会。

此前,兄弟分家后的新股权结构下,永辉超市以改善治理的名义,由怡和集团行政总裁班哲明·凯瑟克出任轮值董事长。此番,张轩松终止轮值董事长制度,重新归位,彰显了创始人家族对永辉超市再度改革的决心。


责任编辑:小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硅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